【行業前沿】“數字化采購”發展新機遇
數字化采購是指企業、機構通過數字化系統或平臺從供應市場獲取產品或服務的經營活動,相關參與方通過高效的數字化工具銜接,基于大數據分析和算法驅動,形成決策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的全新協作方式,實現采購工作向更敏捷、更透明、可持續方向發展。
企業內部的采購數字化轉型主要通過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云端協作等技術升級采購管理系統,賦予其全流程可控、采購計劃可自動執行、供應商尋源能力顯著提升等特性。這里的“采購”有別于傳統的“采買行為”概念,而是涵蓋了從企業內部采購需求提報、供應商評估與選擇、智能價格篩選、合同條款分析與匹配到自動執行采購、供應商風險評估的全流程。
市場概況
1998年,ERP和B2B信息平臺的普及催生了企業采購的信息化發展。數字化采購在國內始于2014年,以B2B2.0模式下實現專業品類SKU在線化和企業間的在線交易為標志。同一時期,央企、政府開啟集中化、電商化采購改革,進一步加速了各類數字化采購平臺的發展,現階段的數字化采購尚未實現全產業鏈條的系統聯通和產業數據的深層應用。
國內數字化采購發展可以分為兩條主線:
第一條主線始于央企、政府機構集中采購、數字化采購改革,以辦公用品電商化采購為核心,帶動了以京東、蘇寧為代表的互聯網背景平臺,以歐菲斯、齊心、得力集什為代表的行業背景企業進入數字化采購領域。
第二條主線得益于資本市場重心由消費端向產業端的轉移,以MRO、采購類SaaS為代表的創業企業快速崛起。
數字化采購市場的快速得發展益于四大要素的驅動:一是相關政策激發了政府、央企數字化采購需求;二是企業自身對于提升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和內外部風險管控的訴求持續存在;三是數字化采購相關技術、系統的普及應用為采購協同提供了基礎;四是資本市場的持續加碼,為行業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撐。
面向政府、央國企數字化采購改革以及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國務院、財政部、國資委、工信部等部門已出臺一系列關鍵政策,為數字化采購發展創造了優渥的政策環境。
據市場研究機構測算,2020年非生產性物資的采購市場規模達十萬億級,主要包含辦公用品、MRO、生產輔料、員工福利等。其中,以MRO和辦公用品采購數字化進程走在前列,兩大品類市場規模都超過2萬億,但數字化滲透率均不足5%。同時,企業福利禮品、定制化產品、團餐供應鏈等細分領域也都是萬億級市場。
當前,數字化采購市場以辦公用品和MRO為核心,正向周邊場景和衍生服務場景不斷拓展,由標品向非標品滲透。
數字化進程
采購數字化核心場景可概括為4個模塊:產品數字化、交易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產品數字化和交易數字化是基礎,供應鏈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是提升整個產業鏈效率的關鍵。
數字化進程1——激發企業“消費”擴容
2018年以來,隨著采購商城、SRM等saas技術的成熟,使得企業可以通過系統匯集內部零散的采購需求,企業開始重視非核心物料的采購管理,企業開始通過接入外部電商平臺,規?;尤牍?。
數字化進程2——加速外部協同
數字化采購產業鏈涉及到品牌商、渠道商、平臺、經銷商、物流商等多方協作,各環節數字化系統銜接是產業整體效率質變的基礎,采購中臺是企業采購數字化的關鍵基礎。
數字化進程3——數據、算法到人工智能
目前,數字化采購從商品尋源、庫存管理、訂單簽收到對賬的各個環節,已經應用一批專業算法。后期,隨著產業數據的積累、知識圖譜的完善,將會在各個重要環節形成數據決策機制以及人工智能應用。
后疫情時代,轉型升級加速
“新冠”疫情對采購業務數字化起到了助推作用,數字化轉型成為新形勢下企業探索增長新動能的重要手段。根據央視調研數據,目前國內企業的數字化率只有25%,極端情況下應對措施不足,管理能力較低,都是后疫情時代的發展重點。
基于數字化采購發展趨勢和后疫情時代的業務場景需求,遠東招標正加快推進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建設,聚焦主責主業,緊扣“數智招采”發展趨勢,圍繞電子招投標、貨架物資集采交易商城、員工福利商城等業務,積極提升招采業務數字化管理服務能力,助力電科集團高質量發展。